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学反思

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学反思

时间:2014-06-18 作者:黄文旭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学反思

《孟母断织劝学》是课标实验教材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4课。课文讲的是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育孟子学习如果间断,将一无所获,从中使学生明白,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孟母断织劝学(剧本)》和其他课文不同的是,他是以剧本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中比较少见。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应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我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喜欢叫学生到黑板自己写上生字的偏旁、音序、音节、结构并组词。在学习新知识时候,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认读生字,自主识记生字并组词、造句。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自己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存以下的不足:

1、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我针对这个特点对生字的认读形式不够多样,部分学生得不到实质上的训练。

2、对生字的规范书写应加强指导。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我应该多书写几个生字给学生示范。


反思二: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社会”。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启动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服务,为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总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局面: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是不太深刻;对文中出现的语言不会加以运用。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活泼好动而又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表现欲望的普遍特点,如果把课本剧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会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于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挖掘课本中那些语言生动形象又蕴含人物的动作描述,内容生动有趣的课文组织学生分小组编演课本剧。例如教学《孟母断织劝学》这篇课文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神态;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的对话。讲述了我国古代大学问家孟子的母亲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逃学的事。孟母以剪断布无法再接,比喻学习如果间断,将-无所获。刚开始编排时,绝大多数的同学虽然已经搞懂了文章的内容,但只会照着书来念所谓的台词,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独特创造。
    
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文字,而把他们认为平淡无味的课文变成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课本剧呢?学生们就自主地提出由他们自己去改编、排演。于是我就让他们自主讨论确定一篇声情并茂的课文《孟母断织劝学》作为剧本的题材,然后根据学习小组的编排方式进行表演。在这一次的表演活动当中,我很高兴地看到每一个演员都是那么像模像样,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是如此的透彻,就是连平时最讨厌上语文课的万通同学在扮演孟子时也是那么投入,那么专注;当其他组同学在表演时,每一个同学都看得那么认真,每一个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
    
在这节课上,我教的轻松,学生们更是学的轻松快乐,可以把课文在舞台上演出来,还可以让自己当一当演员,他们真高兴。就这样孩子们自己说自己演,自己评论,自己说收获,这节课比我预想的要好的多,也要顺利的多。下课铃声响了,我和同学们似乎还留在演出中,都觉得不尽兴,有些同学听我说下课了,他们大声喊着:“老师,下节课我们还来演好不好?看着学生喜形于色的表情,我身心愉悦的结束这节课,因为今天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演绎 一堂精彩的课本内容,发现了许多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改变了 同学们对学语文的态度,也让我看到了今后自己教学中新的思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