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鲁本的秘密教学反思(3)

鲁本的秘密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6-17 作者:易思颖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但就文章整合来说还很不理想,关于母亲方面的理解设计显得力不从心,有机械分析之感。时间把握不好,最后落课达十分钟之久,这是最不可原谅的。
 

反思四:鲁本的秘密教学反思

《鲁本的秘密》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美国小男孩鲁本为了给母亲买一枚价值五美元的胸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大约经历了一年的时间,捡了一百条麻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才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的动人故事。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围绕“令你感动”这条主线来促进学生阅读实践,在学生自主寻找,批注、汇报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而且体会了课文的情感。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首先,由谈论父母的生日到引入课文,介绍主人公鲁本。然后,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接下来学生质疑,他们的主要疑问归结起来有四个:鲁本攒钱用了多长时间?他一共捡了多少个麻袋?他为了给妈妈买胸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鲁本为什么要筹钱给妈妈买礼物?我马上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课文,#p#副标题#e#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全班交流。在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赏读佳句,谈感受,体会鲁本对妈妈的一片孝心。我又让学生欣赏诗歌《母爱》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最后,我引导学生即兴表达,说出他们心中对父母的感情,表达赤子之情。
    
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一阶段,我以学生提的四个重点问题为教学主线,紧扣这四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寻求答案,然后来讨论通过读课文你可以解决哪个问题了。这样既避免了学生过于被动,出现由老师提问学生找答案的局面,又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得以融会贯通。而这种教学设计是在和大家集体备课时讨论出来的,在本节课得到了恰当的运用。
   
新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有目的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者自我构建的一种实践活动。有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教师所担当的角色:“教师的职责表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为,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教育活动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简单的“教”+“学”的活动,而是教育者→教育中介客体←受教育者。从教育活动的目的看,教的活动是为了学的活动,教师具有引导学生活动的意向和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引导者一方发生了偏离,那么必将影响到受教育者,使之无法很好地完成实践活动。看来,要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


反思五:鲁本的秘密教学反思

《鲁本的秘密》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通过鲁本秘密赚钱为母亲买胸针的故事,表现了鲁本对母亲的关爱,赤子之情令人感动。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

考虑到文章篇幅较长及学生的实际,我将本文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让学生知道鲁本的秘密就是赚钱给母亲买胸针;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我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秘密赚钱”部分,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为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能体现鲁本艰辛的语句,然后相互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在全班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朗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语句、重点词去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并通过“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的方法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节课中,我比较注意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鲁本为实现心愿的艰辛和努力。此外,为达成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布置了学生把自己曾为父母做过的事写下来,在课上读出来与大家交流,把教学落到了实处,把读写结合在一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