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2)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6-14 作者:文雅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二、当然,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 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可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 尽管我认为,只要理解了“文”,对诗的理解会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诗”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

2、教师的语言过多,总是把学生往预设中牵引,对生成的问题处理策略不得当,致使学生的情感思维不能流畅的步步深入。再加上备课时间短,对教案还不是特别熟悉,有些环节处理的还不是特别到位。

3、我自认为这次上课最大的一个败笔不是在课上,而是在课前。当我准备好教案,并且也试上了两次以后,师傅对我的评价还可以,只是要我在细节方面再修改修改。而我当天回去却又经过反复思量,让原本的教案做了一个不小的改动。这已经是正式上课前的一个大忌了。

总而言之,经过这次学校的小型赛课,我又学到了很多,当然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肯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些肯定以及其他的批评意见都将是我今后教育道路上的良好鞭策。


反思三: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课文记叙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课上,让学生抓住“依依惜别”,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比如:抓住“孟夫 子”、“兄长和老师”、六个“您”等等,通过细心朗读,结合看插图,领会课文语言。 李白伫立江边凝视远望,内心必然思绪万千,作者以省略号留下艺术空白,给读者以广阔的感悟空间。 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想象说话,与其心灵对话,感悟诗人内心深处丰富细腻的情感, 产生共鸣,更好地体会两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找到文中和各句诗相对应的句子,借助文 中的语言理解诗的意思。至于诗中的词语,只要抓住“辞”、“孤帆”、“唯”等稍加点拨即可。还可以 指导学生对古诗和文中对应的句子进行反复吟诵,加深体会。 “文包诗”这类课文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 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理解了“文”,对诗的理 解不一定会水到渠成,所以要做到“文”“诗”结合。
 

反思四: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1、图文结合,进入诗境。

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次图文结合。第一次是第一课时中“暮春三月江边美景图”,请学生看图说说想到了哪些词语?意图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感受到送别时春景很美,但两人都无心赏景。同时积累词汇,练习说话。我预设学生应该能说出诸如“桃红柳绿、花团锦簇、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等词语,结果只知道“繁花似锦、沙鸥点点、杨柳依依”,可能这跟所选图画有关。第二次是 “白帆渐渐远去”,理解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会想些什么?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学生透过“凝视”一词,不光知道是“聚精会神地看”,还悟到了李白目光的“深情”,这是预设时没料到的,我觉得很精彩,说明学生入情入境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