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3)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6-13 作者:刘奕菁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二、引导学生需要循循善诱

这堂课,从整个设计来看,没有多少纰漏。只要能按照课前的预设完成,应该说课堂气氛还是可以变得热烈些的。也不知是为什么,刚开始,按照我的预设,不管我问什么问题,学生举手的总是寥寥无几。也许是心越急,效果就越差。教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是高尔基置身于这美丽而带有感情的鲜花丛中,他的心中有什么想法呢?),孩子们还是不能走进课文中,感受不到。倘若让这种状况再持续下去,那我的这堂课将会是非常失败了。于是我就改变策略,不是直接问了,而是让学生想想,鲜花是谁种的?高尔基看到鲜花的时候他的心情如何,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来说说?第5小节中,出现了两次儿子,由此可看出高尔基心中有什么想法呢……一题多问,化难为简;当学生回答把握不准的时候,适时引导,让他们尽快找到问题的症结,说出满意的答案。巧妙地引导,适时地引导,针对性地引导,一下子让学生找到了自信,课堂气氛不再变得那样冷清了。

三、读写结合需要以心育心
#p#副标题#e#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高尔基不仅要求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更将这种爱推而广之,变得更宽泛,更博大了。当高尔基的儿子收到他的这封信后,他的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写回信呢?为了引导他们写好这封信,我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尤其是我们身边的例子去考虑。其实我们这班小家伙也是挺懂事的。身为他们的语文和品德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也非常注意到这一点。虽然不是他们的班主任,但对他们始终抱着一颗关爱的心。平时哪个学生心里有委屈,总爱向我“报告”;哪个同学有困难,也爱来找我……每当这时,我的心里也都是非常乐意与关心;同样的,每当我要上课了,总有几个“小宝贝”会到我办公室来捧本子,每当我要回办公室,他们总抢着帮我拿教学资料……联系着课文内容,让他们认真思考,假如高尔基的儿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会怎么听父亲的话,怎么做?请你替他写写这封回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小家伙们一下子热情变得更加高涨了。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回信跃然纸上,浓浓的亲情,深深地祝福。让这班小家伙一下子长大了。

语文教学无定法,但我觉得,只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想象,真正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那他们的语文水平会不断地提高的。


反思五: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在本文教学之前,我通过对教材和学生做出的分析,做了以下预设:课文中“‘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哲理内涵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基本弄清其含义后,只需联系实际,说说类似情况即可,要求不宜太高,能理解多少说多少,重在有真情实感。照这一目标来说,此难点也算突破,教学任务也算较为完满地完成了。但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经过教学后的反思,我感觉到这堂课的教前预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本完成。可有几个地方还做得不够。
 
一是在分析高尔基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还不透。亲子对父亲的深爱还体现得不够,对词句的“抓”还不深,如:学生提到儿子千里迢迢“探望”父亲,我只是对“探望”与“看望”进行了比较,这样对词语的理解是比较浅显示的。还应当深问“儿子是怎样‘探望’父亲的?”这样学生便会从词句入手,从字里行间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儿子以辛勤劳作,为父亲栽种鲜花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