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2)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6-13 作者:刘奕菁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三、理解中心句。
  
在高尔基给他的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句话使我马上想到了我们《练习3》中所学到的小诗《幸福》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很显然,这两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引导学生回忆这句话,他们的理解还是挺到位的。这使我想到我们应该要把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我力求以读代讲,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不足之处是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有点匆忙了。学生在写回信时,也只是泛泛而谈。

 
反思三: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行文流畅、内容简单、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从小教育儿子的思想。文章结构清晰,两件小事很自然地把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且两件小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把两个主人公的情感巧妙地串联了起来。
    
教学时,围绕关键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展开。“栽花赏花”是情感河流的源头,10岁的儿子就像刚播种的花草苗儿嫩嫩的、纯洁可爱,他顾不上休息,在小岛上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不仅给小岛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更是他深爱父亲的体现,小小年纪就懂得把美好的鲜花留给别人,这种情感很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为了体会儿子的这种爱父情结,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看着满院种下去的各种各样的花草,儿子的心里在说:______。学生能把对课文的理解、对儿子爱父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美丽的鲜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开放,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不仅高尔基欣赏到了,同学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也似乎欣赏到了清香溢满园的鲜花。“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高尔基,看着满院的鲜花,你想对自己的儿子说些什么?”问题一出,学生话匣子打开了,父子亲情自然流淌。但是,没有儿子的加入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于是,我让同桌合作表演父子之间的对话,学生的兴致异常浓厚。此时此刻,我觉得对“写信教子”的环节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就可以了,因为学生对“美好的东西”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反思四: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星期二早晨第一课,我执教了一堂校级语文公开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从各位老师的评价来看,还是比较成功。但我总觉得自己的这堂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走进课文,并没有完全从心里感受到“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真正内涵。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课前准备工作需要充分

虽说是一堂校级公开课,但我还是本着认真钻研的态度精心备课。每一个环节精心揣摩,每一句反复推敲。课件的制作,也是自己先做,再请高手深加工。从图片的选择,段落的录入,音乐的匹配,都动了一番脑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就等着我那班孩子到教室来了。(一般校级公开课都在三楼多功能教室上)谁知激昂的上课音乐铃响了,班上还有几个孩子没凳坐,还得从楼下教室搬凳。性格急躁的我,一下子也沉不住气。没等学生坐稳,也就按照“赛课”时的规定上起课来。结果,自己的思绪还没一下子进入课堂(有点紧张),学生也就跟着紧张起来了。还好,持续时间不长,一两分钟吧。不细心的老师,一下子还不大看得出来。看来课前的各项准备得充分,包括学生,要想让他们的思绪一下子走进课堂,课间的运动量不能太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