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方程教学反思(4)

方程教学反思(4)

时间:2014-06-12 作者:吴雄辉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三、注重联系,形成网络。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纵观我们小学数学教材,不难发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非常的紧密。  

例如:在方程教学中,我注重不同分支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准确找好知识间的联系:  

方 程并不神秘,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见过方程的影子吗?在哪见过?请看这是一年级(上册)课本中的一道题,这是一年级(下册)的一道题。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再比如: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一的第2题以及后面的两道生活情境题。   

(出示情境图1)师:大家都知道老师来自东台,昨天乘公共汽车到射阳的,你能从老师射阳之行的旅途中,捕捉到相关联的数学信息,用今天所学的方程来表示出来吗?  

比较:这道方程与我们刚才研究的方程有什么不同?(方程中可以含有两个不同的未知数。)  

 (出示情境图2) 小朋友们,五月一日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了,知道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谁来大声的朗读一遍。你们也能用方程表示吗?这道方程和前面的方程相比又有什么不同?(方程的两边都含有未知数。)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通 过多次比较,不仅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p#副标题#e#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方程的作用是巨大的、深远的。这样他们对数学就不会感到陌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 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就如数学知识生长的一块沃土,生活中 处处可现数学,由此,数学教学时注意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使学 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发展。

四、回归生活,运用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我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 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 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反思五:方程教学反思

新教材简易方程与老教材最大的区别是解方程的方法不同,老教材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来解而新教材是运用等式的性质。曾听说有教师弃新方法而用老方法来教学生解方程,感觉不妥。先来看新老解法:老教材

x + 8= 36

x = 36-8

x=28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教材:

x + 8 = 36

x + 8-8=36-8

x=28

依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一 轮教后有以下感觉: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比用运算性质来解方程,前者学生容易掌握。究其原因老教材方程的变形依据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 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从上面解法中也可以看出。所以,老方法要教会学生解方程,有经验的教师就要学生背熟加减和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会背还不一定 会解,还要记清减号前是什么数,减号后是什么数等等。中下学生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难掌握。但运用等式的性质,虽然解方程的书写过程繁琐,但学生容易 理解,学的就相对轻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