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2)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6-10 作者:殷孜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对于学生的感悟,不求唯一答案,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比如教学中鼓励学生分享、交流自己感动的内容,以及结束前让学生每人对可爱的人民子弟兵说一句话。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体验、感受是多元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它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它是一支创造的火把,它是一口“新活”的源泉。经历了智慧的共享,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由肤浅走向深刻,由局部走向整体,由片面走向全面。
 

反思二: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并且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课文分为三个版块:险情、抢险、救人。我们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一.以学生实际需要为起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课文的导入设计。然而在《大江保卫战》一文的教学中,我发现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建够主义理论又一次提醒我: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才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认知去解读文本,绝对产生不了超越文本的情感和精神。所以,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学会“从下看上”,即从“学”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出发点来设计、反思“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本人在课文的导入部分,应该播放相关录象,引导学生未学其文,先入其境。

二.以学生实际能力为准点       

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任何一个设计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依据,不能过多的拔高要求,不然,“过高的桃子”学生就放弃摘了。就算有些聪明的孩子积极动脑思考,那么,这样的课堂也就失去了本该有的价值,因为,教师眼里应该装有所有的学生,每节课堂都应该关注所以学生的发展。本人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列小标题的训练, 教师本想通过此训练,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也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是,这种训练对于大多学生来说都比较难,所以,这个训练花费了课堂的很多时间,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完全完成。其实,本文只要教师带领学生简单的认识到:课文故事的起因部分是第一小节,描写战士们抗洪抢险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感人的事迹是第2-5小节,并且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而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提升,这就起到了教学的原有目的。

三.以学生实际发展为钟点  以前我总是认为,阅读教学只要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有所体验,语文课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了。《大江保卫战》一文的教学使我明白,如果语文教学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学生学习语文这个层面上,起点应该是很低的。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还非常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用好教材,更要广开各种有利的资源,使这些资源为阅读教学服务,让学生的朗读感悟真正融进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能获得享受语文所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