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4)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4)

时间:2014-06-10 作者:林奕平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为了使学生能从该诗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抓住诗歌中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

细 读课文,我们发现,诗歌的首尾两节形式上相似,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荒山野岭”与“青山碧岭”形成鲜明对照,植树前事一片荒芜,植树后葱绿一片。为了 让学生真正体会,前后的不同,我引导学生3-7自然节,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把植树前后山山岭岭的面貌进行对比,进而感受植树造林带来的盎然生机。但文 字的表现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认知上,那学生还仅仅停留在“被告诉”的阶段,还没有真正走进“我感知”的阶段。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同 学们,这是作者用他的眼睛去发现植树前后的变化并记录下来的。联系我们生活实际想想看,你还发现植树造林给我们的周边或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或不同呢?说说 看。”学生由课堂而进入生活,由此而及彼,用自己的眼睛去对比周围环境前后的变化,用自己的知觉去感受变化带来的美好。然而这种变化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 次就能一挥而就的,而是有一个长期积累过程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看似便捷的“染”实际上是要辛勤的付出和长期的保护,才能披上“绿袍”、涌起“林 涛”。与此同时,我又适时地给学生呈现一些具有明显对比的荒山与碧岭的照片。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出动,深刻地感受到绿化祖国、绿化家园的必要与美 好。

二、抓住诗歌中的空白因素,进行表达训练。

“语文教学首先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而听说读写能力 必然需要在相应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薛法根)一直以来,我笃信语文课堂就是儿童与心中的诗音、与人类文化、与一切美好的情愫积极对话从而构 建自我的历程。我想适时适地的“写话练习”对于儿童语言的积累、素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一句 简短的语言,往往呈现给别人的是一幅极其丰富的画面。“锨镐叮叮当当”“溪水哗哗流淌”,多么简单的事物、多么简单的声音,而它所要表现的绝不仅限于此。 作者抓住植树时所发出的声响折射出劳动热闹非凡的场景和孩子们无比欢快的心情。而这是需要孩子们在文字和现实生活间架起桥梁,去品味、去感悟方能体味。 “同学们,植树场地仅仅只有这两种声音吗?你还听到什么?”“听到这些声音,你的眼前又浮现了哪些画面呢?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热火朝天、挥汗如 雨、摩拳擦掌、来回奔波、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此刻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能把当时感受到的一切向大家描绘一番吗?并用上以上词语。”相机出示练习“我 们来到了植树现场,听到了;看到了真是一派的景象。”孩子们用他们的心参与了劳动的场景,这时他们很自然地体会到为什么这么不轻松的活,大家却能“撒一路 欢笑”“奏响植树歌谣”了。那是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