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4)

时间:2014-04-04 作者:毛素逸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性的文章,在回忆中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邀“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著称楷模的文品与人品。一个久负盛名的作家,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虽相差悬殊,却成了一见如故的朋友。这一切都源于叶圣陶先生那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使人倍感亲切与温暖,同时叶老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君子不重则不威。”
    同时,我也注重了如下方面:首先是“读文学写”本文是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借景抒情是指作者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的关键在于对所描写的景物要有深刻,独特的感受,情与景要互相协调,情由景生,这样与景相生相成,这样才能产生独有的艺术魅力。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借景抒情,作者两次写到爬山虎,通过对爬山虎的生动描写来抒发情感。那么,我们在写作文中如何来借景抒情呢?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实写实练”比如:我让学生写“秋天的故事”为了使习作动笔成功,我们可以通过描写秋天的景物来抒发不同的情感。有个学生这样开头“秋雨拍打着我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密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就这一句突出了人物深沉而揪心的情感。“九月的天空湛蓝而深远,九月的田野七彩纷尘,九月的人们匆忙而急促”“迷人的秋色,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迎着客人惊喜的目光轻轻展开……”同样写秋,这一句就烘托出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读起来情感细腻。总是,高兴时花儿会笑,伤心时鱼儿伤心落泪,这就是借景抒发感情。首先,必须情由景生,有感而发,景触心弦,情动于衷,不言不快,这样才能达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地境界。然后,必须以情为主,以景为辅,写景目的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心里却是“字字是情,句句是情。”
    学学作者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题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本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起来就扣人心,抓人眼。如果从作者的思想情感去分析文题,为什么本课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因为作者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作文时“如文见人,如文见心”。所以才请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的教导,教会作者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去多年,所以以此为题。
    总之,从本课的教学上,我深知语文的深度与广度,“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五: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我” 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从中表现了叶老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与人品。这篇课文以“爬山虎”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挚,语言含蓄,特别是文章结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是言虽尽而意未了。
    文章篇幅较长,再加上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吸引力,因此经过反复思考、探索、实践,在这堂课上,我努力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四十分钟内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抓住教学难点质疑。课题的以物喻人,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难点,我恰恰从课题入手,大胆创新,巧妙的运用欣赏两幅爬山虎的图片和两段美文的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记忆中叶老与肖复兴初见时的代表性事物——爬山虎之美,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然后利用过渡语言设疑:“留在作者内心深处的仅仅是那片爬山虎吗?”以此通过对两件事的研读,领悟叶老的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永远激励着作者努力进取,永远坚实着作者文学创作的脚步。至此破题,使学生化难为易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