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2)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4-02 作者:谭萤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另外我还比较注意计算方法的选择,比如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用90去减,先加再减或是连减都要根据具体的数据而定。如果每节课学生都能关注更多的细节,我想他的数学能力也就有了更大的提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三: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这节课在复习旧知“三角形的特征”后,我引出了研究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而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却无法画出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萌生了想了解其中奥秘的想法,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由于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新知的探究就从这里入手。我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由此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确验证方法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有的小组通过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小组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此时我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在演示中进一步验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获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确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探究新知是为了应用,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在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或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练习内容的安排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思考分析,检验语言的严密性。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这些练习顾及到了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
    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这节课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猜想、去探究、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p#副标题#e#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在上课一开始时,我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创设了三个三角形吵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入手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计算出每块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去探究出结论。学生分小组合作,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方法不是唯一的,对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教师适时给予鼓励表扬,特别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数学、经历数学,学到了验证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获得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整节课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愉悦、兴致勃勃地状态,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营造了生动的数学课堂氛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