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2)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4-01 作者:刘玄巾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整堂课用“赏美景、品名诗”这条线串起来,这样活而不散。在这堂课中我还做到了个性化朗读和多元化感悟,使得学生更能品出“诗中有画、诗中有歌、诗中有理”的韵味,实现了学习目标。
    课堂还生成了不少亮点:学生频繁品读、相互补充;还想出了好多例子,以便把自己对诗意、内涵的领悟给别人讲明白, 说明他们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的是在品诗、欣赏。师生所表现出的激情比预料的更高涨,因此出现了读诗、美读中体会诗情,读出诗中的图画。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2、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有点急于求成。在前两句诗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白“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但要他们谈谈学习古诗后有什么启发时,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于是我直接点拨,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心里担心着时间所剩无几了)。其实,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最后的拓展阅读完不成的话,可以放到课后。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三:

    一直都认为学习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但如果能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从朗读入手去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意思,那也许学习古诗就不是那么乏味了,读起来也更有味道。
  在《题西林壁》一诗的教学中,我首先请大家观赏庐山的图片,请学生谈谈感受。在出示课题,初步了解作者观赏庐山之后的感受,并释题。
    在组织自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片段:
    师:现在大家出出点子,该怎么学习这首诗?
    生:可以通过看注释理解诗意。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提示:还可以根据图画理解诗意。
    师: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诗意,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
    (生自学,师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收获,好吗?
    生:我知道第一二行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陡峭的山峰。
    生: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景色都不相同。
    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说话训练: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站在远处看,庐山        
    站在近处看,庐山         
    站在高处看,庐山          
    站在低处看,庐山         
    (理解三四句诗意)
    师:自己理解了诗意,轻声把诗句读一次,想想:有什么疑问吗?
    生: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