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浮力教学反思(4)

浮力教学反思(4)

时间:2014-03-07 作者:李彦瑾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为了防止学生片面的认为只有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才受浮力,我随机将木块、硬币等投入水中,这些物体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入水底。进而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的疑问中进一步探究有关浮力的规律,及测浮力的方法。但我在强调方法的同时忽略探索过程中数据的重要性,因为重视学生对数据处理也可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先让学生用手把空的矿泉水瓶按入水中,体会矿泉水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和 “鸡蛋能在水中浮起来吗?”等实验,排除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两个实验,不断的思维,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没有注意避免猜测的盲目性,引导时应注意猜测的多样性。充分准备好学生猜测的“意外”,如“浮力与深度有关”等,学生并没有从生活中或已有经验出发,猜测有局限性。我加以引导,并进行因素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相同课题组首先交流达成共识,选派代表展示,与别的课题组进行全班交流,而且大大节省了时间。但我最后对学生结果分析、评价过少。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效地渗透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学生思维贯串穿整个过程,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p#副标题#e#
    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是学习后面物体沉浮条件的基础。由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要经历一个思索、推导的过程。这一步一定要有,这样才符合认知过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也有很多,比如:本节课中虽有大量实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细节如“烧杯中的水面应到达什么位置?为什么?”“实验时圆柱体能否碰到烧杯壁或烧杯底?”“实验发现f浮与g排数值不完全相等,可能原因是什么?”我都没有及时积极的评价。
    另外我语言不够精炼,在教学中应多点及时积极的过程评价,课堂气氛不活跃时,应增强自身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学生声音轻了,没有及时消除胆怯,而充当“扩音器”。情景化问题题目覆盖面不广。应增加浮力的实际应用问题,从而增强物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总体来讲在这堂课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努力想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才智,而且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通过对数据分析,培养归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有交流与合作的意识。评估可放在同一课题出现分歧的讨论过程中,小组实验结论错误的最大可能会出现在控制变量上。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本节的教学只是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尝试。要真正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还需要充分发掘课堂教学潜力,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同学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


浮力教学反思五:

    《浮力》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先从很多物体能浮在水面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再用一块浮在水面的泡沫让学生感受到浮力,从而提出浮力的概念,明确浮力的方向和静止时与重力的关系。接着要用弹簧秤测出浮力的大小,但如何测是个问题,弹簧秤只能拉不能压,并且不适合放在水中拉,需要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再通过实验证明泡沫浸入水中不同体积产生浮力的不同。再研究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及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