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3-31 作者:严雨婷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三)读写结合,内化感悟
    体会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让学生体会中华如何不振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因此,首先,我通过多种方法反复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帝国主义和中国巡警的愤怒,再以“同学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并及时补充“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典型历史资料,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进一步让学生加深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中华不振”的含义的理解。让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由说到写,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深化情感。
    3、采用多种形式,关注落后学生。
    本次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是学困生学习的有效指导(注重朗读指导和课堂练习的反馈矫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一是特别注重学生的个别指导,尤其是在学生自读自己悟时,深入学生,及时帮助。二是尽可能多的为学困生提供锻炼、展示的机会,如在生字检查时,特意让学困生来读,读对了就让他当小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三是提供学困生进步的空间,如在朗读指导中,让学困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逐渐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不断进步,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一节课下来,我满怀激情,学生情绪高涨,故而在课堂节奏的把握还不够,另外,感觉在朗读的指导上还不够到位,怎样才能读得入情入理还待研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借着课前几分钟,我匆匆浏览了一下课文,感觉有很重的思想教育的意味,加之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陌生,文章篇幅又长,这样的文章该怎么教呢?我在心里犯难:如果让我上,我会怎么上?
    正在我理不出头绪时,洪老师自信登台了。如痴如醉地听着洪老师演绎的精彩课堂,不得不叹服:不愧是名师,果然技高一筹!点抓得准,课堂语文味浓。尤其让人称道的是老师的点拨、渲染,如行云流水,巧夺天工,将学生的情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情景,那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精彩景象,那琅琅的读书声,静默时的深深思考,抒发感想时的文字激扬,无不叫人赏心悦目。这才叫语文课堂!
    细细品味,洪老师有几个环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值得玩味。
    一、导入,聚焦“中华不振”
    课一开始,洪老师让学生两次读课题:第一次,清晰而坚定地读;第二次,铿锵有力地读。在学生两次高质量的读后,洪老师很自然地抓住“中华不振”这个词,说:“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把‘中华不振’这四个字读得特别有力。课文中有个词语跟‘中华不振’意思相反,你能找到吗?”
    (听过很多课,第二课时导入时,大多是将课题齐读一次,意思一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很少见洪老师这样在课题上如此下功夫的,提纲挈领地一下子抓住了教学的切入点,准确,干脆,高效。)
    二、品文,感受“中华不振”
    如果说,一开始抓住“中华不振”,叫人赞叹洪老师敏锐的课文把握能力,那么,下文洪老师让学生感受“中华不振”的现实,就更见她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