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4)

时间:2014-02-17 作者:陈序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四、字字入诗境:
    诗中许多话语都是值得推敲的,比如一个“孤帆”,为何“唯见”?明明江上不是就只有这只船?这是为何?
    只因他眼中只有这艘船,这是一种“过尽千帆皆不见,未见天地一孤舟”的关注和牵挂啊。可见,孤不只孤帆,还有孟浩然和李白的孤身一人呀!“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像这样的文字,我们要好好去体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时此刻,长江上流淌的除了江水之外,还流淌着什么?正是这一个问题,学生品出了李孟之间的兄弟情、师生情、朋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没有写到一个情字,却充满了浓浓的离情别意,诗人写到景物时,都是景中含情。这就是唐诗的一大特点。“情在景中,情景交融”。读诗的时候,我们要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用心体会景物中蕴含着的感情。就让我们把这种情装在心中,流淌在心间吧。
    课就是在这样浓浓的情意之中结束,再让学生将李孟之间的事用现代白话文编成故事,结果发现学生写得特别好。有些人甚至能仿着古人的表达方式来写,韵味十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五: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诗的大意,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为此,我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课前搜集了李白与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流程就按照“谈话导入,了解背景,课题质疑、自学释疑,感悟诗境、诵读诗文、拓展学习”来进行。
    一、情景导入,了解背景
    本课教学从李白的《赠汪伦》导入,让学生从诗人感受到朋友送别自己的深厚情谊中迁移到自己送别友人的真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质疑、自学释疑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学,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我就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何时送”和“怎么送”这两个问题。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情
    本环节通过学生自由读、听课件范读、齐读、教师范读、划分节奏读等方式,使学生在读中初步理解诗中蕴含的画面与情感。
    在教学中就通过让学生用优美的词句来表现三月的美丽,不但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还训练了语言,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之得以活化。同时又辅以课件展示烟花三月的美丽,让学生感到三月的美丽,美得并不空洞,为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奠定了基础。
    在处理“怎么送”这个问题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送别的现场,通过“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 比如:“这时长江里只有孟浩然的一条船吗?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呢?”“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黄鹤楼边,心中会想什么?”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解决深层次的疑难后,我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最后两句诗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们与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