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三峡教学反思(3)

三峡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2-11 作者:申旭棕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三峡教学反思四:

    昨天我上了堂语文公开课《三峡》,感觉一般。
    第二节课我在134班试了课,时间把握不好,内容没有讲完。利用课间操时间,我调整了下思路,把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压缩了下,本来也准备把形近字组词这个环节放到课后练习中去,但一转念:讲课前发了学案给学生预习课文,还是检查下他们的预习情况吧。
    第三节课我大踏步走上了讲台,虽然台下除了我的学生之外,还有听课的评委和老师,但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早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小辈了,呵呵,也算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了。
    在导入课题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观看长江三峡的风光片,谁知有图像有音乐就是没有画外音。奇怪昨天试播的时候还有,刚刚在134班也有。还好这并不影响学生欣赏三峡的奇特风光。所以我也不着急,只是奇怪而已。
    接下来就是教授新课了,学生配合一般,课堂气氛一般,当然老师教学也一般了,我觉得自己的没有充分融入到课堂里去,所以激情不如往日充沛,笑容也不如往日灿烂。但这与紧张无关,更与比赛无关,可能是心境的原因。从这点来讲,我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好老师应该是一踏入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坛,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抛之九霄云外,眼里心里只有学生只有课堂。很可惜我没有做到。
    因为在讲解课文大意的时候,耽误了些时间(有的学生支吾好一会儿才回答问题要不就没有答到重点),所以在讨论“课文各个自然段抓住了三峡的什么季节和什么景物以及各自什么特点”这个问题时,我就匆匆而讲了,语速明显加快,比打机关枪稍慢点而已。
    最后一个拓展环节就是让学生们说说有关描写长江三峡的诗句,对于这方面同学们还是有备而来。李白的“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能脱口而出。
    刚讲完内容,清脆的下课铃声就响起了。
    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前缓后急。这堂课我还是认真做了准备,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但还是不够充分,有许多瑕疵。一是时间上把握的不尽人意,二是知识点的小错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裳“我想当然的念成”shang"了,其实在这里念成“chang".我经常要求学生查字典,可自己却没有做到,汗颜啊。


三峡教学反思五:

    在语文教学中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否则,我们倡导的教研教改模式便会付诸东流。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端正这一理念,并努力实践,我们的改革就向成功接近了一步。我以《三峡》为例来谈谈上一堂语文课的感触。
    可取之处:
    一、明晰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要以重难点为中心,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
    〈〈三峡〉〉的重点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难点是:涵咏品味文章语文,培养学生情趣能力。
    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前题是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三峡〉〉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这一点的要作用。〈〈三峡〉〉是篇游记散文,是一篇学景美文,让学生领悟章意境,把握作品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须遵从感性到理性的一般的认识规律规律:在脑海中形成形象——体会中之情感,在脑海中形成意象——联系升活实际,在融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设身初地领悟文中之意象,形成意境〈体验不同,形成意境层次不同〉。〈〈三峡〉〉一文尝试这一规律:让学生明晰文中写了哪些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形象把握〉;作者欣赏景物时的心情怎样〈意象体会〉;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文中景物或语句,并说说理由〈学生有可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对文中景物独特见解,领悟意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