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1-25 作者:余若雪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议论文的阅读,重点是把握和学习作者说理的技巧,弄清作者说理的思维层次,让学生在接受文本特点的同时,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并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强调学会运用,强调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因此,教学中,我从具体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感知课文,引导他们发现并抓住提纲性的语句,然后经过讨论、分析,并对文章特点作精要的概括,使学生学有所获。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对课文的处理过于传统,放不开。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讲的过多,教师的角色把握不够准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课堂气氛显得有点沉闷。课后我想:在议论文教学中除了重点把握和学习作者说理的技巧,弄清作者说理的思维层次,让学生在接受文本特点,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同时,能否多在形象性上去做文章,学会解读议论文中的一些抽象和概括的判断,使议论文教学不至于味同嚼蜡,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做的很不好。现将本课教学设计附上,以供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三:

    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第一种佳境:“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第二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第三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细细回味此课教学,感触良多.
    此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自丁肇中的一份报告,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常见的议论文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因此,我紧紧围绕本文的论证思路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本课之路虽已走过,但我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留下的脚印,得以教学反思如下:
    丰富认识,集思广益.我反复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教辅资料。因为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备”不但要教材、备重点难点、备教学方法,更应该备学生。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准备得越充分,在课堂中应对意料之外问题的把握就越大。不断丰富自己,是语文教师将课上得轻松自如的必要阶段。
    此外,一节成功的课,无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备课过程中,我时时征求同行的意见,力求拿出最好的教学方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四:

    这是一篇教学生不止重知识还重视实践的议论文,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笔墨读书,用圈点批注法完成对内容的自学;如对题目的理解,自己找第二段,对原因,重要性,意义的分析重视自主学习,并用讨论交流法,实现对自学内容的反馈与纠正。
    创设平等民主的自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学习。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自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课后练习一、三题的穿插讲解就要注意。
    论证方法的作用易讲但不宜多,点到为止,明白即可,关键是利用。否则时间稍长,使课堂延时,给人以松散的感觉。另外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空间,不急于给他们答案,也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