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桥之美教学反思(2)

桥之美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1-21 作者:杨雅伦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2、在活动4“精读课文,品味语言”和活动5“比较阅读,总结全文”这两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找出并品味课文极富感染力,韵味隽永的句子的情味,让学生区分小品文和一般说明文语言的不同;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进一步体会小品文和一般说明文语言的不同,抓住了教学重点,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过程目标和知识目标。
    3、还有,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能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这也是我最满意的一点。
    三、在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上,我采用学生圈点勾画方法;还运用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自主性。但在小组合作探究时,有可能流于形式,我们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 我认为我们教师是不是应该融入到小组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来讨论。我还担心的就是,一让学生讨论起来, 学生会没完没了,甚至争辩不休,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节奏,并且要做到正确引导。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也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疏漏和缺憾,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地完善。


桥之美教学反思三: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极富表现力,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因势利导,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几幅图画,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画笔或课件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有了活力。让学生运用美学的知识进行鉴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对语言有更真切的体会。


桥之美教学反思四:

    一、教学设想
  1、《桥之美》收录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的第三单元里,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但是,《桥》这篇课文与一般的规范性说明文不太一样,它的语言生动形象,带有一定的文学性。因此,在教读这篇课文之前,我详细地分析了单元教学要点,决定对这一单元进行单元文体教学。
  2、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对说明文已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般说明文的特征和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对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平实的特点也有所体会。因此,对这节课,我首先给的定义就是:它不是一篇一般的事物说明文,它是一篇带有美学欣赏意味的小品文。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与规范说明文的语言作对比;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教学收获
  1、成功之处:
  ⑴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审美经验出发,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据此,我为课堂设计了四个环节:复习导入(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文本解读、拓展延伸(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堂小结。其中重点是第二个环节“文本解读”。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