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桥之美教学反思

桥之美教学反思

时间:2014-01-21 作者:杨雅伦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桥之美教学反思一: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它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在具体赏析课文时我选择采用语境解读法,使学生结合语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最终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


桥之美教学反思二:

    《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坏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而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我们也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将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来进行一些审美活动,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我想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认桥梁建筑中的美学特质,在阅读中获得一些美学常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这节课我主要强化的是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整体设计上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我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从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注重了过程与方法。对于重点难点的设计也比较准确。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能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选用恰当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板书设计也一目了然。
    不足之处:我认为对媒体资源的运用有点缺失,比如我用的图片较多,而自己制作的课件较少,有些地方可以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板书,这样会节省一些时间。另外,“利用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举一反三,来进行一些审美活动,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在设计中没能体现出来。
    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具体如下:
    说明文比较枯燥,一开始我引用歌曲和诗歌进行导入,创设了一种情境,引发学生联想,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么几个步骤: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比较阅读,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体味感受桥之美,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1、在活动3“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这一环节教学中,说明什么样的桥才具备“桥之美”之后,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所举的桥的例子并把它想象成画面。”在活动6“拓展延伸,体味感受桥之美,”我展示课前收集的诗句,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美学知识,体会这些诗句表现的桥之美。这两个环节,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很好地完成了情感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