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2)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2)

时间:2013-08-04 作者:彭澜欣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乐曲有进一步的理解,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会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认识音乐,领略乐曲的旋律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请同学们想象如果自己遇到雷鸣电闪这样的恶劣天气,你会怎么做?

   2、在这首乐曲中人们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逃避、躲藏、胆怯呢?

   3、音乐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在复听乐曲和回答问题后学生才真正理解了音乐的内涵。

   在学生充分理解乐曲的基础上,教师又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打击乐器。请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内容各小组自定。并且要求能够正确评价对方。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创造的空间,学生们积极地讨论着、研究着,结果让老师都出乎意料,学生竟有如此的创造性,如此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他们每一组的表演都恰到好处,每一位同学的点评都头头是道。一节课在轻松、愉快、唱唱、动动、想想、做做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生学的高兴,老师教的轻松。


篇三:《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七年级的一堂音乐欣赏课。小约翰·施特劳斯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钹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雨和闪电的音响。这首乐曲的打击乐部分具有非常多的可挖掘内容,如果光靠听觉而不加以想象,就无法体会到音乐中的电闪雷鸣以及人们载歌载舞的情景。教学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在想象中创造音乐形象。
  这种类型的课,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感受音乐元素,在想象中体验音乐情景,再造音乐形象,一直令我困惑,所以我在三个不同的班级对同一课题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法:
  教法一:我先仔细地讲解什么是切分节奏、怎么掌握;再引入该歌曲(不介绍名称与内容等信息),以解决“切分节奏”为目的先学习该乐曲主旋律部分,等学生都会唱之后,让学生听辨定音鼓震音,学生就轻而易举地在主旋律中找出打击乐的声音;然后向学生提出“这个鼓声像什么声音呢?”但学生这时大都不知所云,还没有从枯燥的乐理中走出来,最后我只好勉强出场亲自“想象”给他们听了。
  教法二:我先由“雷鸣电闪”导入,提问学生平时听到的“雷鸣电闪”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出很多答案;我随后引到乐曲中的定音鼓震音,引导学生想象定音鼓表现的自然情景和人的活动场景,学生将原来心目中的雷鸣电闪形象和音乐中用乐器演奏的形象对应了起来,在充分的想象中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然后学习唱主旋律,讲解切分节奏。最后和学生讨论总结:只要我们善于想象,生活中的很多声音都能在音乐中表现。
  教法三:开始我索性什么都不教,直接让学生听乐曲,告诉学生:“下面将播放的乐曲,老师先不介绍,请边听边想象,等欣赏完后,由你们来告诉我作曲者想表现怎样的情景?” 
  听完后学生纷纷回答:“好像是发生在古堡里的一场战争”,“有人在狂欢跳舞”,“是在吵架”……

 

篇四:《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这课修改了3次,总是觉得前两次在分段欣赏环节对音乐的分析不够细致,对音乐性的体现不够多。试着借用一些好的教学点子用在自己的课上,但并没有预想的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