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3)

时间:2013-08-21 作者:秦瑞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篇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课后反思

     讲完《敬业与乐业》,学生对议论文有了一定地把握,于是突发奇想讲《孟子》两章,试探学生对议论文的掌握情况,没想到收到的效果较好。  
     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还没读完课文,就有学生洋洋得意地以为自己一语道破“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待读完全文后,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老师,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询问理由,学生却默默无语。  
     “看来我们学习议论文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啊!”我不禁感叹到。引导学生再读文本时,很多学生似乎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了相应的理由,这时我却不急,让学生讨论后再明确告诉我----------(3分钟后)  
     甲说: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这是举例论证,作者举了攻城和守城的例子,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乙说: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很好地证明了“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观点。  
     学生对两位同学的观点都很赞成,但根本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看来两位同学说的都没错,难道本文有两个论点?”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学生若有所思。。。。。。  
     不一会,没等老师说话,学生竟自主地活动起来,似乎早已把我抛在了脑后。  
     有的说:“道”不就是儒家提出的“仁爱待人”嘛!实施仁政就能达到“人和”,所以作者的观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p#副标题#e#不如人和”,也就是说人和的重要性。  
     也有的说:施行仁政就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反之,民众就会背叛他,这才是作者的观点。  
     “看来我们同学都在很用心地思考问题,但读书还要做到精、细,尤其是大家之作,他们在词句上是很讲究的,所以,希望我们同学能够再读,再思考”。我又一次强调。  
     当学生再一次审视作品的时候,有的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惊喜,原来他们发现了文中的一个词“故曰”。  
     “故有何意啊?”我试探着问。  
     “故在这里是‘所以’的意思。”  
     “哦,老师我明白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本文作者提出的观点,通过进一步论证得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  
     噢。。。。。。  
     不用我多说,学生似乎已经解开了疑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