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长征》教学反思(3)

《长征》教学反思(3)

时间:2013-08-10 作者:唐帅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篇四:《长征》教学反思

    随着学校课题——关于“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的深入,我们既注重平时课堂中自我言行的约束与提高,又注重有效问题的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现对《长征》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作一反思。
    一、 课前了解课程标准,认真备课,收集资料。
   《长征》是一首七律诗,它以八句诗写出了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高度浓缩和概括了长征中的典型战例和感人事迹,为了了解教材我先大量收集了有关长征的资料,了解“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战例,认识乌蒙山,五岭等著名地区,从中感受到了红军历经的千难万险,同时,我在查阅资料时,又发现了这首诗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缩小夸张。这一知识点令我兴奋不已,而课堂上学生也有所震憾。最后我又了解到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如何让学生深切地体会这一点呢?既要讲究教学方法,还要注意问题的准确性、针对性。于是我设计了交流长征资料谈感受,利用录音朗读渗透诗句感情,自学诗句,感情朗读,诗词拓展,欣赏《长征》书法作品,聆听《长征》歌等形式,这些形式由浅入深地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最后学生在书法作品和歌曲中对红军的敬佩之情达到了高潮。
    完成教学的重点,这些教学方式功不可没,可有效性提问更是恰到好处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为学生情感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问题一:1、“只等闲”的“只”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在通过只(仅仅是)使学生体会到红军蔑视一切困难、英勇豪迈#p#副标题#e#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结合理解,配上慷慨激昂、高亢有为的朗读,感情定位准确,效果很好。
    问题二:这里五岭山脉连绵起伏,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诗人却说他们像细浪,像小泥丸,这不矛盾吗?这山到底是大还是小?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个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认真思索。正当他们举棋不定时,好学生的体会即把“五岭”和“乌蒙”看作“细浪”和“泥丸”还显示了红军藐视困难面对困难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他们茅塞顿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红军的精神,是整堂课重要的一笔。同时修辞方法的探讨,又一次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是比喻?还是夸张?在讨论中学生意识到比喻说明“五岭”“乌蒙”与“细浪”“泥丸”相似,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夸张可以体现出红军的豪迈,学生在探讨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比喻和夸张的区别,又进一步体会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一问题成为本堂课上的一个亮点。
    问题三:从“暖”和“寒”体会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是有意激发学生的思考,从中体会出“暖”是因为红军巧夺金沙江后的胜利喜悦。“寒”是因为大渡桥一战的惊险与悲壮,从而体会到红军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这堂课的重点而设计的,课堂上较好地引领学生深入体会了红军精神,我觉得较有效果。
    回顾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节奏表的出现既不适时,也不适当,因为学生的感情已经在体会和探讨中激发出来了,节奏表却限制了他们的表达,使学生将诗句读顿了,硬了,牵滞了学生的感情,很遗憾。 “有效性提问”这个课题研究虽已开展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