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事迹材料 > 优秀信贷员先进事迹

优秀信贷员先进事迹

时间:2013-07-11 作者:陈名 分类:事迹材料 来源:书通网

篇一:优秀信贷员先进事迹范文

    xx,现为xx信用社副主任兼主管信贷员,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出纳、信贷、等岗位工作过。自担任信贷主任以来,xx同志在主管信贷这一岗位上不断摸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乐于在基层建功立业,成为信贷队伍中的“佼佼者”。
    一身正气,做一名合格的贷款营销员。xx认为,要当好一名主管信贷员,首先要当好一名贷款营销员,自己又是信用社副主任,更要以身作则。打铁先要自身硬。为了保证自己的贷款营销质量,他总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联社信贷管理制度规定发放好每一笔贷款,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不沉淀”。在营销贷款实践中,他还为自己制定了一条原则,即“认真调查,精心论证,大胆营销,严格管理”,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户坚决予以支持,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不论是什么背景和关系,他坚决抵制。无一笔形成逾期和风险,较好地实现了贷款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
    一心求索,做一名优秀的主管信贷员。主管信贷员的职责与一般信贷员的区别在于除搞好自身贷款营销外,还要搞好信贷管理,帮助其他职工搞好贷款营销,最大限度地保证信贷资产安全。xx同志深刻认识到,要当好一名普通贷款营销员不容易,而要当好一名主管信贷员就更难,在实践中,他是这样做的:
    一是坚持原则,把好贷款审查关。主管信贷员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贷款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因此,信贷人员每申报一笔贷款,他都要首先审查其合规性,看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具有主体资格,申报资料是否齐全、真实,是否冒名顶替或借新还旧等,对有上述违规违纪现象的贷款,他一律不予受理。
    二是改进服务,做到防患于未然。严格信贷管理并不等于限制信贷业务的发展,相反,严管理是为了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信贷业务。xx同志深刻认识到,贷户离不开信用社的支持,信用社更需要培植黄金客户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在贷款上也要讲服务,这一服务主要体现在贷后管理中。他作为主管信贷人员,总是每月提醒贷款责任人定期开展贷后跟踪服务检查,要求责任人写好跟踪服务检查记录,对存在隐性风险的贷款,他总是和责任人一起上门检查、服务,一方面看贷户资金运用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了解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帮助贷户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最终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信贷管理做到严。对信用社来说,存款是立社之本,贷款是效益的源泉。如贷款投放好了能实现社农双赢,如果投放中把不住关口,将给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我在贷款发放中总是严把质量关,心中时刻想着农民,克制私欲,抵制不良风气(不请客不送礼,想贷款不容易),金钱面前不伸手,在利益面前不动心
    一往无前,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员工。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xx同志还努力当好助手,做好主任的参谋,事事以大局为重,积极为信用社的发展献计献策。工作之余,他毫不放松学习,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参加工作以来来,xx同志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多次被联社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行员,面对这些成绩,他不骄不躁,永不满足。他说:“成绩属于过去,我深知自己的工作离组织上的要求还很远,凭着一个年青人的热情,凭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凭着对信合事业的执着追求,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为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二:2011年信用社信贷员优秀事迹

    清收不良贷款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深化改革工作的推进和央行票据的按期兑付。清收贷款难,清收不良贷款更难。县信用社信贷员,情系信合事业,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全力清收难中之难的不良贷款,每年收回利息20万元左右,占信用社利息收入一半以上,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嬴得信合系统干部、职工的称赞。
    现年45岁的中等个头,身体略显消瘦,酷爱文学。自1984年12月参加信用社工作以来,先后在罗山、芦家湾、西川等社从事会计、信贷员、主任等工作。1997年调到信用社(原何坪信用社)以来,一直从事主任、副主任兼信贷员工作,清收原何坪乡6个行政村650多户约180万元左右的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在信贷岗位十多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认真钻研业务知识,遵守各项信贷操作规程,不论春夏秋冬,不论寒风雨雪,常年奔波在所辖责任片的各个村头院落,足迹踏遍了何坪的山山洼洼,每年骑摩托车下乡行驶里程15000公里以上。他工作过的原何坪乡的所有村社干部和绝大部分农民朋友,都十分熟悉这位干实事、办好事的信贷员,大家都亲切的称他“肖文人”。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自参加工作以来,同志一贯高度重视学习,针对自己文化底子较薄,他坚持“以勤补拙”,用刻苦钻研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由于平常工作较忙,不仅要管理好贷户贷款档案资料,承担7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1680个农户信贷包片任务,同时还要负责辖内所有贷款调查、贷后检查和贷款催收责任,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重点学习信贷业务知识、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以及金融法律法规,近年来他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行政许可法》、《经济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操作规程》、《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庆阳市农村信用社业务操作规范》、《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坚持用自学到的金融知识规范自己的日常操作行为,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显著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遵章守纪创信用区
    时常对刚入社的年轻人说,金融规章制度是我们信合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金融部门绝大部分经济事故和案件都是违规操作和不按规章制度办事造成的。他几十年如一日,模范遵守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坚持《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制度,严把贷款投放关,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对不同农户的贷款额度分不同的占用形态进行详细记载,深入了解贷户的资金使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并形成全面、真实的贷后检查报告,不仅为信用社今后的贷款管理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而且使新发放贷款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县联社推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首要工作就是要对辖内的所有农户进行评级授信,确定农户的信用等级,然后再是根据信用等级给农户授信不同的贷款额度。评级授信的真实和仔细程度,直接关系着今后发放的小额农贷的风险状况,老肖逐一到每一个村摸情况,通过与村干部座谈、与农户谈心及到农户家中现场了解等方式,历时30多天,出色完成了辖内7个村37个村民小组1680户农户的评级授信工作,于当年建立了扬坪沟信用村,极大的促进了何坪乡信用环境的好转。多年来帮助教育那些参与赌博不务正业的人勤劳致富、走正道,使他们不仅还清了债务,有很多还谋到了就业门路,娶妻成了家。在何坪乡,用自己实在正派的为人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信用圈,守信用务正业的农户对他总是近而敬之,不务正业的人对其是远而畏之。
    顺应民心服务“三农”
    “我来自农村,来自农民,作为一名信合人,我理应把我的青春和热血洒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这一句情真意切的表白,是对农村信用社坚持“三农”服务方向的最好诠释。在十多年的信贷生涯中,同志以其真诚的心、踏实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实践着“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是联系三农最好的桥梁和纽带”。凡是他包过片的村组,凡是他接触过的农民朋友,都亲切地戏称为“肖文人”,老肖很喜欢这个称呼,他说:“农民朋友这样称呼我,说明我和他们没有距离”。在包片联系的区域面积内,最远的村来回得半个月之久,参加工作25个年头,没有一个中秋佳节同家人团聚过,有18个春节都没能回家过年,就连其父亲去世也没有见上最后一面,他的母亲年老体弱患有骨质增生也不能常常照料,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但对待自己所包区域片的农户,却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直用真心、爱心、耐心温暖着每个农户的心!每月有20天以上时间往返于各村,进村入户,经常给许多农户捎钱存款、捎折取款,捎带信件、捎买东西,帮他们捎缴电话费、电费,为他们在乡学校读书的子女捎带米面烙馍等。对广大农户细致入微的帮助,极大的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近年来发放的新增贷款到期后,80%以上的农户都能够主动上门归还贷款本息。在自己的管辖片内建立了良好的人际联络网和人格信誉网,每年都有数10户在外打工的农户通过农行或邮政局给他汇款回来归还贷款。
    不畏艰辛清非克难
    资产质量差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深谙此理,深深感受到身为一名信贷员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在清非收息工作中,发扬信合人不怕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温暖千家万户的“五千五万”精神,对不同的贷户采取不同的收贷措施,共收回1970年以来各种疑难贷款100多笔、20万元。原何坪乡赵台村白建有85年3月贷款500元,年底由于赌博杀人被枪毙,妻子改嫁,孩子夭折,家有一弟继承了财产,多年催收无果,后通过诉诸法律,使其弟归还了贷款本息,盘活了信用社的信贷资金。乡肖西坪村的郑浩玺贷款45元,时间长达20多年,其人在兰州流浪10多年未归,在催收过程中了解到该郑在演武乡路家塬村有一个女儿,就多次上门做工作,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其女儿替父亲还清了债务。原何坪乡沈岭村的井西安是个光棍,1990年贷款500元购买耕畜,不料没过两年此人又恶习染身,撇下家中70多岁的老母不管,游逛不归家,4年间上门数十次催收找不见人,在冬的一天,听说该贷户回到村里,他立即翻山越岭到该贷户家,将其堵在家中,以一副不还贷款不撤人的气势终于将此人折服,当夜借钱还清了本息。乡杨坪沟村的黄天兰,1970年至1974年共贷款7笔金额22元,80年代后随丈夫沈学敏到甜水水泥厂定居,连续多年给沈发催收单,但均无果,后通过给水泥厂劳动人事部门多次发催收函件,终于经水泥厂配合汇来了贷款本息。象这样金额小至三、五元,多至数千元的贷户和一些眼见收回无望的贷款,从来都没有因为额小、年代久远而轻言放弃,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就付出一百分的努力来保全信用社的资产。信用社一半以上的利息收入都是由同志这样常年奔波进村入户,发扬“啃”的顽强作风,一点一点收回来的,信用社的同志们信服的称他为“清非收息的急先锋”。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十多年来,在他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服务于农村和农民,展示着信合人的风采,走过了春夏秋冬,走过了寒冬酷暑。其实一个不也正是我们信合系统广大骋驰在农村的农金员的一个缩影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