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极生悲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否极泰来
【解释】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物极必反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哀兵必胜
【解释】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骄兵必败
【解释】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出处】《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对症下药
【解释】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因人而异
【解释】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出处】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因材施教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量体裁衣
【解释】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墨子·鲁问》:“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小富即安
【解释】指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或企业刚刚取得一些成绩就轻易满足、不思进取的思想。引申为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绩就自满自足的思想。
唇亡齿寒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掩耳盗铃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杞人忧天
【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竭泽而渔
【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解释】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解释】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出处】《涅盘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