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工作计划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2)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2)

时间:2013-04-19 作者:王滢茹 分类:工作计划 来源:书通网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的效率。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周安排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其它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听评课,青年教师做到先听课再上课,力争12名教师尽快成为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达标教师,并年底推出2---3名优秀教师。打造高效课堂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为此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也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如何保证学生思维在先呢?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这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结合学校提出的“五六”模式,提出新授课课堂教学要求:教学中理解大纲要求,备教材、备大纲、备学生、备同步练习。

    (1)对一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写出知识框架,弄清有几个定义、概念、规律、定理、定侓和公式。

    (2)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活化、拓展、变通、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在概念分析、规律总结、定律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化推导公式。

    (3)在细化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全面分析确定和验证知识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例题和练习题,做到取材面广、代表性强、注意举一反三,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4)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课堂上做到脱离教案,把知识讲活、讲细、讲实、讲新,精讲多练,及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这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

    三、落实有学科特色的集体备课

    我们的集体备课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周一次全组集中集体备课,集中集体备课时我们采用提前一周,单课时备课的方式。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高一物理组共12人,分两个级部。每周3节课,我们两个级部分工协作的方式,材料统一、进度统一、计划统一、单元过关统一,每个级部负责一章的导学案编写和单元考试题的命制。另一级部则负责本章的自助餐作业。各级部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本章的材料编写分工,课时主讲人根据全组讨论的课时计划,将自已负责的课时做出学案或者习题卷,并明确提出至少提前二天,把材料印刷好。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课时主讲人以“说课”的形式把每一课时的教学流程、重难点的突破、习题配置进行讲解。然后通过集体讨论加以完善,最后定稿。最后定稿的打印稿张贴在组内的小黑板上,使每一位成员对下一周的教学安排非常清晰。根据最后定稿,每位成员再进行自己的个人细备,各人细备务求每堂课都有教案,每个教案都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重点放在备学情、备习题、备问题上。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习题配置的广度与深度。每天的说课分级部进行则可以随时随地地对教学的思路、认识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每个导学案和跟踪练习材料要形成电子稿,积累下来,建立档案。

    四、及时反馈,把握学情,有效设计

    学习的过程又是思维的过程。人的思维分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如果思维能力存在问题,那么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就会存在思维障碍,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一要求老师经常与学生特别是边缘生进行交流沟通,二是通过课代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利用当堂检测和课前小测。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找到准确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以便备课过程中选择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