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说明文的教学反思(4)

说明文的教学反思(4)

时间:2013-12-03 作者:李肃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运用读前推想法要注意的问题是上课前要对所讲内容保密或不布置学生预习,否则,此法就失去意义了。另外,对学生的推想不要因为与课文作者不同就全盘否定,要肯定其中的合理因素,以保持其积极性。
  五、以写促读法,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学是为了用,在一般的教学程序上,我们总是先教学生读,然后让他们模仿着写,以写来巩固所读。在说明文教学中,能否变通一下,让学生先写,在写中碰到问题后再读呢?实践证明,有时变通后的效果更佳。
  在讲《中国石拱桥》前,我先把学生带到我们当地最大的一座双曲拱桥上,要求学生观察后写一篇介绍该桥的说明文。学生普遍感到无从下笔,有的虽然写了,但层次很乱。这时,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希望得到启示得到指点。这种“心愤口悱”的精神状态正是进行教学的最佳契机。当我讲到《中国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这部分时,同学们听得特别入神。这部分先交代了赵州桥的方位、修建时间及整修情况,在说明桥的长宽之后,就分四个方面介绍了桥的特点,这四个特点按“大拱---小拱——拱圈——石栏石板”的顺序由大到小、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依次介绍,显得极有条理。最后以点出桥的主要设计者作结。理清了这个说明层次,学生豁然开朗,对自己那篇介绍双曲拱桥的文章该怎么写怎么改心中也有了谱。
  在讲《故宫博物院》之前,我又变换了另外一种写作形式,就是让学生各写一篇人民大会堂和故宫的导游说明书,这既是一次应用文的训练,同时又促使学生认真钻研课文,如果学生把握不住说明对象的总体布局和内在联系。是写不出导游说明的。教师的任务主要在点拨提示,这样教师的作用看似淡化了,其实是事半功倍。
    以上实践告诉证明,在说明文教学中适当变通教学方法,打破了僵化的单一的传统课堂结构,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论教育》)因此洛克指出:“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教育漫话》)是的,一旦学生对说明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何愁他们不好好学呢?


篇五:说明文的教学反思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用,其文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有的学生会觉得平淡无奇;不少教师讲起文学作品来劲头十足,一教说明文则有气无力,有的还公然对学生说:“说明文没什么好多讲,你们自己看一看算了 ”。如果“主导”者就抱着这样的态度,说明文教学中出现“低气压”、学生没劲头的现象自然就不足为怪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努力激 发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勉为”变成“乐为”,从而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 。
  一、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乐趣  
  文艺作品,能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真切的情感打动人;议论文,能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强大的逻辑力量折服人,那么,在这两方面都没有长处的说明文,是不是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了呢?事实并非如此,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那科学的真知对人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 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借助有效的专门方法,让学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中学课本所选的说明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文中蕴含的具有吸引力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强化和激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