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起跑线教学反思

起跑线教学反思

时间:2013-11-26 作者:赵一霏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篇一:起跑线教学反思

    不少教师认为活动课考试不涉及,没有必要花时间教学。但我却认为不仅有必要,而且《起跑线》对单元的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谈到学校运动会时,一位学生说到:“跑最外圈的同学总得不到第1,我认为起跑线的有问题”,很快同学们便将目光聚集到起跑线的确定上。大家对体育老师是如何确定起跑线这一问题,激发起强烈地探究欲望。因为直道跑道长度相等,所以圆周长的知识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显得十分有应用价值了。
    2.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结合学校实际,对教材数据进行了较大改动——“操场长约40米,宽约25米,每条跑道宽约1米。”根据学生能力,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第一组计算最内圈跑道(即第1跑道),第二、三、四组同学依次计算第2、3、4跑道的长度。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条跑道之间的距离差是6.28米。“为什么每条跑道会相差6.28米呢”的追问,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发现半径增加1米,直径就增加2米,再通过分析从而推导出周长就增加2π米的结论。当探索完学校跑道后,我又请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计算国际标准400米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的位置(国际标准跑道宽为1.22米),同学们较快迁移类推出正确结果,检验教学效果不错。


篇二:起跑线教学反思

    《起跑线》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5页教学内容。这是一堂六年级的利用第一单元圆的周长,让学生用数学知识研究在实际的运动比赛的起跑线的问题的实践研究课。针对数学课堂抽象抽象研究起跑线的问题与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差异,因此我直接通过运动场的平面图进行教学。在课本上采用的一个比较简单的比赛情境进行学习。针对起跑线的不同正是由于比赛中的弯道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在课前设计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整个课的效果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课起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森林运动会400米径赛决赛现场,让学生体会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的不公平,进而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得出直道的长短是相同的,差别是差在两个弯道上。最后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弯道相差的距离就是起跑点相差的距离。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与直道没关系,实质是计算由两个弯道合拢的圆的周长之差,在推导出: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道宽Ⅹ2∏,让学生知道确定起跑线只需知道道宽即可,实现了教学重点的突破。
    这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充分运用了课件的直观形象性,尤其上动画的演示,使学生教快地掌握了知识。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例题出现的较多,至使计算量太大,进而拖拉课堂。2、在实际应用中过高估计学生,而没有引导,导致学生出现难以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课前准备的创设情境的设计仅仅只是到相邻运动员的路程差就结束了,忘了往下更进一步的深入。直到课堂上上到这里的时候才想到要问一问,公平吗?为什么?怎样才公平?4、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准备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解决实际的比赛起跑线的问题,我运用计算的方法没有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跑道的长度跟知道没有关系,仅仅与圆周长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我就引导学生求出相邻跑道之间的差。
    结合本课的教学,是我明白了有效的处理好教材、理解好教材、确定好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对随机的学生课堂状况进行掌控,这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和思考中进一步的提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