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信函 > 给高二学生的一封信(4)

给高二学生的一封信(4)

时间:2013-10-21 作者:李炫 分类:信函 来源:书通网


篇五:给高二学生的一封信

    高二年级,是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完成这“三分之二”的艰巨任务,需要以强大的觉悟力,矫正坏习惯,强壮好习惯,让游离的责任回归,让原有的信念更坚,让学习更有效,为高三奠定一个无比坚实广阔的基础,甚而提前进入高三。是每个高二人的任务,也是高二学生的聪明所在。
    在我们每个高二学生的字典上,面对成功,不仅是“想”,而且是“非常想”;面对成功的信念,不仅是“能”,而且是“一定能”;面对每天任务的完成,不仅是“要”,而且是“一定要”;面向自己的要求,不仅是“严”,而且是“非常严”。把“能、要、想、严”变为“一定能、一定要、非常想、非常严”,我想,你就一定会在高二创造出一个奇迹来。 大家(尤其是走读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为宽余了。而现在,处理这一自由,是各位同学必须面对的考验!
    自由不是自暴自弃、自作聪明、自不量力、自甘堕落,宽松、放松不是放纵。自由的另一个侧面是责任和觉悟。自由就意味你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你自主安排时间,你就要自己担负起对个人,对家人、对他人的责任;自由就意味着要你拥有较高的觉悟,学会做到自爱、自尊、自律、自强,承担起所背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有两句话说得好,“在有梦想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在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如果你在高二与欢乐、天堂同行,那是你梦想涌动,希望长在,日新月异;如果你感觉着痛苦,那是你因为暗淡了希望的美丽;如果你感觉现在的高二是地狱,那是因为你折断了梦想的翅膀。
    我想到了正一步一步走向高考的我们。
    首先是学习的“慎独”。
    我们每天在教室里上很多节课,但这些课以外如晨读、早读前、早读、中午作业课、自习、周末等大量的时间是需要你自己去进行规划和安排,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也许他们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但他们在课余时间却无一例外地都能够做到自读自研、自主学习,在学习上达到了慎独的境界。可是,我们还是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总有人上课躲在高高的书堆后睡觉、看杂书;总有人躲在桌子底下抑或是在被窝里玩手机、mp3;总是有一些同学当看到级部管理人员站在教学大楼前时,便加快了脚步,甚至跑了起来,看到没有管理人员站在楼下,一切照旧,或者是在跑进大楼后,便万事大吉,依然如故;总是有一些同学在闲话、闲思,做着闲事,总是在喊着累、累、累……  所以,我想在冲向高考的我们,学习如果不竭尽全力、自动自发,依然采用被动学习的方式,靠级部管理人员、班主任、靠学科教师推着、赶着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永远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归于肤浅。只有真正做到慎独,才能有效利用时间,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行为规范的“慎独”。
    放假离校了,我们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刚走出校门不久,多名学生就骑在快车道上了,多名学生也就把自己暗藏多日的手机掏出来了。老师看不到我们,家长看不了我们,于是守了半天的底线在各种利诱之下突破了:不该进网吧的进了(有的甚至相约共同“奋进”;游戏打不及、贴吧骂不完、qq聊不够);不该玩的手机没命的玩了(有的平均每天的信息量少则十几条,多则几十条、逾百条;白天在发、深夜也在发);不该交的朋友交了(主要是恋爱时机不适和恋爱对象不配;有的因为假期着实无聊和孤独,遇上有人关心体贴,顺便就明确二者关系为男朋友或女朋友;有的干脆提前过家家,直呼“老婆”、“老公”);不该看的“字”看了(假期作业任务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教室有人查,转移到宿舍;就恨一件事——手太慢,抄不完!)
    而我想,我们的同学所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品行,是自己的学习,而极个别同学,所关注的,居然是他人的钱物和热水瓶,关注的是网络游戏,关注的是潇洒、新潮,关注的是异性和提前享受……为此,我感到很遗憾。特别对于现在处于恋爱之中,或正在恋爱边缘苦苦挣扎、难以抉择的同学,我真的想问:你真的已经确定她(他)就是你决心执意厮守一生的人吗?你真的已经考虑好接受和应对自己任性和草率的后果了吗?如果你认定你们是真爱的话,为什么就不能等待呢?等待一年、两年,等到高考结束又何妨?我希望同学们,尤其是准备制造麻烦的同学们最终能够明白,在你拿走了一些东西,或是获得了一些满足的时候你丢掉了什么,丧失了什么。因为,世事都是公平的,能量都是守恒的。
    三是处理人际交往时的“慎独”。
    以前在《读者》上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说有两只猴子,一只外向而乐观,在猴群中深受欢迎,另一只内向而悲观,受到猴群的排斥,科学家把两只猴子隔离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那只外向而乐观的猴子死了,而那只内向悲观的猴子却活了下来。也许有同学对这个故事不理解,会问死的为什么会是那只乐观的猴子呢?应该是悲观的猴子啊。我想,这正是这个故事所要告诉高考前线的我们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战胜高考的重要资源,不能正常地与他人交往,是一种缺憾,而不能学会独处,将是致命的。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世界上没有完人,而人生本也就有起落,无论我们的人生会造遇到什么,无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会遭遇到什么,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让自己去尽情享受孤独、享受痛苦。同时,我们在前台万众瞩目下表演,接受鲜花与掌声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宽容他人,在台下倾听他人的声音,欣赏他人的演出,学会为他人鼓掌。  同学们!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慎独是悬挂在我们心头的警钟。能做到慎独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事事顺心,事事成功的人,但他一定是一个有深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品味的人,一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人。
    衷心希望同学们时时刻刻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同学们把“慎独”当作自己的一种人生追求与生活习惯。期中考试过后,我们一些同学肯定因为自己的优秀或进步而欣喜万分,当然也肯定有一部分人因为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不理想而使心绪一下子进入到了冬天,甚至是寒冬。 不管怎么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好与不好都会有它存在的原因和理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无论如何,我们都更需要静下心里对整个考试进行全面、理性和科学的分析。我认为,对整个考前、考中、考余的总结反思,尤其是对试卷做客观的分析,通过做题的情况对一个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做一个全面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弥补,这是比考试本身以及我们关心的考试结果更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希望同学们在试卷的分析上多用心力,以便发现自己更多的问题,使考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一位有心人作了一个相当细致的量化的调查表,用这个表来检验同学们每次考试以后的成绩,很直观、很方便,也很快捷。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总体情况调查
    在下表中,每科(注意是每科)需要回答11个问题。将每个问题中最适合(或比较适合)你的情况的选项序号填入表中。如果所列选项中没有适合你的情况的,请在相应的格中填“0”,并在备注中写明原因。
    一、在考试之前,你对这一科目的考试
    1.非常有把握 2.比较有把握 3.把握不大 4.很没有把握
    二、完成此份试卷,你感到
    1.很顺利 2.还算顺利 3.有些吃力 4.很不顺利
    三、你对自己所得的分数
    1.非常满意 2.比较满意 3.有些遗憾 4.非常遗憾
    四、交卷后,你对得分的估计值和实际得分相比
    1.高出10分以上 2.高出5-10分 3.非常接近 4.低5-10分 5.低10分以上
    五、你完成试卷后还有多少剩余时间?
    1.无 2.约15分钟 3.约15-30分钟 4.30分钟以上
    六、完成试题后的检查情况:
    1.来不及检查 2.匆匆检查了一遍 3.有重点地检查了一遍 4.全面细致的检查了一遍
    七、对照本次的试题,你认为自己
    1.全部内容都复习过 2.虽然有些遗漏,但绝大部分的内容复习过 3.只有50 % 左右的内容复习过 4.复习的内容与试题相差较远。
    八、有些试题所涉及的知识,你虽然复习过,但是题目还是做错了,这种情况造成的丢分约占总丢分的
    1.10% 2.30% 3.50% 4.几乎100%
    九、在本次测验中,你认为造成你失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1.平时不够重视,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提醒注意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
    2.平时有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在考试前突击 3.平时不注意记忆和积累
    4.不重视基础训练
    十、经过这次测验,你对今后此科目的考试
    1.觉得更有把握 2.原来信心不足或过于悲观,现在信心有所增强
    3.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提高成绩 4.有些担心和胆怯
    十一、经过这次测验,你今后打算
    1.下决心把这一科目学得出类拔萃 2.继续努力,争取学得好一些
    3.维持现状 4.不打算太下功夫,凑合算了
    [备注]:
    第二部分:典型问题情况调查
    一、在本次测验中,你对自己所答得最满意的三个试题是( )、( )、( ),理由是:{ }(在表格中填写理由序号)
    理由1、此题恰好被我押中了
    理由2、其实不懂,但蒙对了
    理由3、此题较难,但凭我概念清楚把它做对了
    理由4、我所用的解题方法很巧妙
    理由5、我会多种方法解答此题,所以对结果的正确性有十分的把握
    理由6、老师讲过与此类似的题目,我认真地掌握了它
    理由7、我最清楚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理由8、此题虽然简单,但是我还是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它
    理由9、以前我总是把这类题目做错,这次做对了,而且把问题想明白了,突破了一个难点,感到很有收获
    理由10、平时对此类题训练较多
    非上所述(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二、在本次测验中,你对自己所答得最不满意,或觉得最遗憾的三个试题是:( )、( )、( ),理由是:{ }(在表格中填写理由序号)
    理由1、此题本来会做,但是做错了
    理由2、此题我根本就不懂,从未见过,不会做
    理由3、此题老师讲过或我曾做过,但这次却做错了
    理由4、此类题以前就做错过,这次又做错了
    理由5、此题与过去做过的某个题很相似,但有些区别,我没看出来
    理由6、我以前对这种题就发怵,希望不会考,但却碰到了
    理由7、我认为此题太简单,不值得花太多的时间去想,打算赶快做过去,挤出时间做别的题,结果把题做错了
    理由8、这种题目我认为根本不会考,所以把题做错了
    理由9、对此题的指导语理解不准确所以把题做错了
    理由10、平时对这种题目重视不够
    非上所述(请说明理由)
    大家看到,这份表格,基本上有效地涵盖了有关复习、考试、测验方面的一切可以、应该涵盖的几乎全部理由。每一科测验之后,对照这个表格检测,然后再看,以前和今后的学习目标及努力方向一目了然。
    这个表格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用起来很节约时间。一切理由在表上几乎都罗列了出来,同学们只需要确认……积累起来,过一段时间再看一下,完全可以让同学们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同时,各科表格和我们平时的学情总结可以有机结合,然后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指导自己的今后复习和备考。
    所有的以上这些工作,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通过一次次的考试和及时科学精细的总结归纳,让自己准确发现知识疏漏和能力不足,更高效地全面提升。
    当然,这份表格没有涉及到对考试准备、应试心理、考试的规范化等内容的总结与反思,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同学们自己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我剖析。
    下面再提供给大家一份考后总结的精彩案例:
    考试以后,小珂同学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查找出来的答题中最常见的错误和改进的措施如下:
    一、常见错误
    常见的错误可以分为看错、想错、算错、抄错几种。看错题、计算时算错和把草稿上正确的答案抄到答卷上出错都是最冤枉的丢分原因。这几种是首先要改进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取得改进成效的地方。
    想错往往因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知识的掌握出现差错,与相似知识相混淆;二是简单记忆题目和题型,错把已经变形的试题当成以前熟悉的题目,落入陷阱。
    二、今后对策
    1.设计好草稿纸上的工作规范,改变草稿上随意作题的习惯,坚持做到草稿工整。草稿上作题的顺序严格按试卷上题目的顺序排列;标明大小题号,便于检查;不吝啬草稿纸,一道题中的空白处绝对不写其它题目的信息或演算过程,避免信息干扰。
    2.规范答题的格式。答题想要获得高分必须自己写的明白、老师看的清晰,关键信息绝对不能“翘步”(指自己明白了,省略关键步骤不写)。在草稿纸上,坚持把从题目上获知的条件和通过公式、定理推导出来的条件列出来,坚持一步一步推演;在答题卷上解释性的步骤一定要把可以增分的关键步骤写清楚。(小珂班上有位数学尖子,解数学题特别快,他的数学卷上解体步骤很简练,老师看的很清晰。小珂一度也向这位同学学习,试图通过少写解题步骤来争取时间,后来发现因为数学功底不同,这样“翘步”不适合自己,她常常会因为“翘步”在中断思路后回头再做这题的时候很难接上前面的思路,反而耽误时间。)
    3.遇上陈题格外小心。每道题都有一个主要的考点,考点与解题思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陈题是指以前考过的题目,陈题如果完全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考点与解题思路保持一致,采用以前答题的套路可以节约时间,可谓捡分。但是,陈题很少完全一样,考点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解题思路也应该相应调整,这时如果沿用惯性思维就相当于自杀了。
    4.关键处强调两手对应进行复查。自己性格外向,作题的精确性不如内向的同学,采用特别提醒关注的“两手对应”这个笨办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将题目上的条件写到草稿上或者将草稿上的答题过程抄到答题卷上时,左手指着一边的信息,右手指着另一边,坚持两手对应复查,确保没有抄错。
    5.针对自己出错率高的具体表现,在草稿纸的最上面写正面的提示。以前答题速度慢,容易在正负号、小数点、大于小于上出错,于是给自己编了几句话:看清正负号,抓住小数点,看准大小于,快、快、快。这样的提示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比简单地说不要粗心更有效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我们完全可以把考后的总结分析环节作为磨刀的过程,在这里多用点心力、细细思量一番是完全值得的。同学们,你们说呢?
    静心思考一下,你有“三闲”吗?读一下魏书生老师的经典文章吧:
    《控制“三闲”》
    我经常要求学生计算“三闲”的数量。从1979年起,我便建议学生细致地计算时间的利用率,然后统计一下今日“三闲”有多少。 后来我便要求学生,每天写完日记以后,便在最末一行记下当天“三闲”的数量。 所谓“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 我发现,凡学习不好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他们控制了“三闲”,而是“三闲”控制了他们。 不只学生,就连自以为有点自控能力的我,也常常某一段时间无所作为,明知有许多实事可做,但脑子就是不配合,不知不觉地或很不情愿地任脑子闲思,任手不由自主地做闲事,也有时不由自主地成了清谈俱乐部成员。 应该说,我算是一个比较忙的人,但即使在完成较多任务之时,我觉得自己脑子仍不自觉地向闲思贡献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由此我想到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们,被“三闲”控制的时间一定比我多。
  统计“三闲”,先要具体分析什么叫闲话、闲事、闲思。
  闲话,指没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上自习、看书,他在那说笑话,说玄话,说大话,说课外的话,当然都没有用。公共场所,如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他竟说电子游戏厅的事,当然没用。人家在听广播、看电视、参加会议,他讲起了吃零食的事,自然没用,这类话,不说为好。另一类是有害的话。人家学习,他故意干扰别人,分散人家注意力;人家进步,他编了瞎话,造了谣言伤害人家;别人团结,他背地里传话,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家短处,即使无意,也是有害的话。
    闲事指无用的事或有害的事。如一个中学生,并非研究电子游戏机的专家,却把课余时间消磨在电子游戏厅里,这显然是没用的事。老师正在讲数学,个别人数学成绩不好,却在下面看武侠小说,当然无用。同学们都在上自习,他却在那里做学龄前的事,叠纸船,画儿童画,有用吗?一位同学并非对服装设计有兴趣,却用相当多的时间跟父母要钱,逛市场,买花样翻新的服装。如此支配精力,显然也没什么用处。
  对中学生有害无益的事也不少,个别学生逞强妄为,想称王称霸,满脑子计算怎样打别人和怎样逃避别人的打,并付诸行动。人家上自习,他哼小曲;人家用下午第三节课活动、跑步,他偷偷跑去买糖果吃;还有不少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事,都应在控制之内。
  闲思困扰人的时间就更多了。有一类闲思只是没用,耽误做实事,闲思本身并无直接害处。如:正听着历史课,思路不由自主地从课堂教学讲的晚清文学,联想到《三国演义》,又联想到《封神演义》,联想到姜子牙垂钓遇文王……不知不觉,下课时间到了,毫无用处的闲思统治了这位同学半节课。也有的同学正听着英语课,思路不知不觉到了前面同学的衣服上,随着衣服又到了服装厂、纺织厂、印染厂、服装店……这样的联想倘是有目的,为了创作,为了训练自己有意的联想能力,当然有用。倘在不需要联想的时候,联想却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这至少可以说没有用途。认真统计,细心观察,会发现许多后进同学的大量时间便是在这类闲思中糊糊涂涂地度过的。何止学生,就是我本人,昨天一天,今天下午,至少有4个小时的时间被这类闲思夺走了。
  另一类闲思则是有害的。如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忧虑就担心同学们怎么议论自己,父母怎样批评自己,邻居又会如何瞧不起自己。结果越陷烦恼越深,越不能平心静气地分析失误的原因,更谈不上采取积极有效的纠正失误的措施了。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链:考试失误情绪低落无心纠正成绩更差。不少后进同学就是沿着这条恶性循环链,使自己从中等甚至上等的位置,滑到了最底层。这类闲思尤难控制。
    由自己,我想到学生经受挫折时,产生的闲思一定多于我,倘不有效地控制,确实贻害无穷。
  引导学生控制“三闲”,就使学生较明确地将无用有害的言、行、思和有用有利的言、行、思区别开来。一旦有了区别,下意识和潜意识就会起作用,不知不觉地对其加以限制。区别之后,又提出千方百计控制,虽不至于完全控制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控制比不控制要好得多,“三闲”数量一定要少得多,学生的言、行、思要理智得多。
  一位同学从别的中学转到我班,到这以后须写日记和统计“三闲”,我看他刚来时的日记最后一行写道,今日“三闲”数量:闲话280句,闲事13件,闲思3.5小时。能有这么多吗?据我观察,他实际“三闲”数量,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
  过了半年,我再看他的日记,确实写得比过去好多了,看他写的《自我教育计划》,感到他想问题较全面,一个月中自己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有较明确的追求目标。
  谈到控制“三闲”中闲话这个细目时,这位同学这样写道:“这个月我要努力把自己的闲话控制住,目标是每天控制在52句以内。”我从来没要求他具体规定自己闲话的句数,没想到他竟提出了这样的目标,便问他:“这52句是怎么回事?”他回答:“经过控制,我闲话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多,但和同学们比仍然比较多,要全部去掉,显然不可能。我计算了一下,自习和上课我能控制住自己不说闲话,但在家里和校内课间活动时,还不知不觉说些使别人不痛快的闲话。每堂课间6句便是36句,早晚还有那么长时间,不由自主地各说8句便是16句,合计52句。”我听了,没说好,也没说不可以,只是说你可以试一试。效果好,就继续试。
  又过了一个月,我再看他的日记本,这位同学在本月《自我教育计划》谈到闲话这一项时写道:“经过上月努力,我已达到了把闲话控制在52句以内的目标,本月要继续努力,把闲话控制在每天39句以内。”
  一年以后这位同学纪律明显好转,基本控制住了自己的闲话,成了全校书法和美术活动小组的尖子学生。
  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一个能够控制‘三闲’的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是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控制“三闲”要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三闲”的概念,个别同学以为学习以外,特别是学习课本知识以外的所有言、行、思都是无用的。这是偏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这种偏见的学生甚至不愿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拒绝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有害的闲思,倘不加以控制,学生长大以后将难以在信息多元化、交往广泛化的现代社会生存。
  具体控制“三闲”的办法应当有几十种、上百种,每位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我感觉最#p#副标题#e#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尽可能多地做实事,明确做什么事,做几件,用多长时间做一件。心情不好时,做喜欢做的、难度小的事。实事做多了,形成较牢固持久的兴奋中心了,“三闲”便不容易侵扰了。
    同学们,大家都明白,没有时间的保障,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试想,一个人闲话、闲事、闲思少了,自然做有益的事、说有用的话的时间就多了,人也就忙了。人忙,总会觉得日月短,越觉得短,越觉得时光匆匆,就越感到时间的宝贵,也才能更加珍惜有限的时间。人忙,才会觉得心里充实,才会越发感到忙是一种幸福,一种需要,一种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离不开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断地在大脑皮层上产生兴奋中心,不断强化,就会逐渐使懒惰的人变为勤奋的人,无用的人变为有用的人,寄生的人变为劳动的人。
    人的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挥霍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先生明确指出:“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因此,珍惜时间等于珍惜生命。学习是在时间中进行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争取时间,赢得时间就能保证我们的学习高速度、高效率。时间是个常数,也是个变数,善用者则多、妄用者则少。时间的利用,关键在于掌握利用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巧妙地管理时间,合理地利用时间,才能发挥时间的最大价值。
    别人都在“努力”,为什么努力的就不是你呢?别人都能忍受和“享受”痛苦,为什么能忍受和“享受”痛苦的就不是你呢?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我们就努力改变自己。只有转变我们的思想、思维和观念,少埋怨、不埋怨,尽快适应目前的“变故”,学会统率时间,驾驭时间,充分地利用好时间,才能在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2011的每一个人,谁能够高效地管理时间,科学地利用时间,谁就能创造2011学业的成功。这就要求我们2011人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不利于迎考的心思不想,不利于迎考的事不做,行必想高考,坐必谈学习,日思梦想是学习,真正达到忘事、忘时、忘我的“三忘”境界。
    同学们,优秀的高二学生的考前,不会因考练而打乱计划,不会因紧张而忽视锻炼,不会因时间而忘记效率,不会因环境而迷失自我,不会因对比而丧失信心。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
    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我要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我要通过百倍的努力改变命运,创造人生。 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我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自我加压,奋力追赶。 我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 我要告别三闲,抓紧一分一秒,静专思主,刻苦学习。 我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人, 我的潜力在于我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我要继续前进! 我是一个自信的人, 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要成功!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有花折时堪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让我们把握身边的分分秒秒,为理想搭建坚实的阶梯,为成功铺下光明的大道吧!
    很想问你:你的时间真的已经充分利用了吗? “静专思主”释义: 静:场所安静、克服浮躁、沉静思考、氛围浓厚、宁静致远; 专:学习集中、专心致志、凝神聚力、学有所长;高效率、快节奏、零抬头、无杂念; 思:刻苦钻研、善于思索、探究学法、融会贯通; 主:独立自主、积极主动、计划周密、强烈求知、持之以恒。
                                                                                                      xxx
                                                                                                      xx年xx月xx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