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习第六题答案
当一开始贵夫人的女佣称赞那位父亲孩子多,有福气时,那位父亲一方面表示“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因为有孩子日子就更苦”;另一方面又说:“话虽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
为了孩子们,我一家六口正要去北海道找活儿干呢。”不扔孩子,这句话就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女佣提出请他送一个孩子,并许以优厚条件时,那位父亲嘴上虽然说“这可得谢谢啦”,“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犹豫。
最后,他告诉女佣,这事得和孩子的妈妈商量之后才能决定”,这里的“犹豫”也预示出事情的波折。
两口子送出大儿子后,“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这又表明事情并没有结束,波折还在后面。
可见本文故事情节合情合理。
随文练习第七题答案
本文以财主夫人的话点出题目:“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也可以让那对父母对财主夫人说:“请您理解我们做父母的心情吧。”还可以由作者以议论之笔来写:“这对夫妻热爱孩子的父母之心真是感人呀!”三者比较起来,是课文的处理好。
因为祈求别人理解自己的父母之心,不及别人已经理解你的父母之心更能说明问题;让作者议论,不及让形象自身来说话好。
那两口子的“父母之心”到了使别人理解、感动的地步,可见情感是多么真挚、强烈。
随文练习第八题答案
可以做如下变动:以财主夫人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贯穿,具体写她心理变化的过程。
开始,想向贫穷夫妇要一个孩子,可把吩咐女佣的话具体写出来。
接着在写那对夫妇送一个孩子来又要一个孩子走时,具体展示她的心理,同情之心越来越深切。
最后受那对夫妇言行的感动,终于决定将100元钱作为特殊的学费送给那对夫妇。
问题探究答案
1、她善良,富于同情心,为那对夫妇指点今后谋生的路子,希望他们一家能过上好日子。
2、第一问,认为改得好,是因为改动后,突出了小说歌颂亲情这一中心,而且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
第二问,原文的结尾是说那对夫妇感人的父母心终于有了好的结果: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这符合那位贵妇人的愿望,也是作者的愿望,同时也合乎读者的愿望,给读者以心理上的满足。
第三问,只要改得合乎情理,改得好,就行。